8月11-12日,2023針織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江蘇無錫召開。本次大會以“針編萬物 智贏未來”為主題,旨在邀請行業人士深入交流行業共性問題,共同探討未來針織科技創新,同時為政府機構、行業組織、企業和科研機構搭建有效的溝通橋梁,促進針織行業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我國針織技術進步與針織產業創新發展。
本次大會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無錫市科學技術協會、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江南大學針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無錫市紡織工程學會承辦。江南大學副校長張影陸,無錫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張鵬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瞿靜,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顧問王智,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洪溶,山東省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韓光亭,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從登等領導,以及來自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山東省紡織工程學會、無錫市紡織工程學會、江蘇常州經編商會、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以及常熟梅李、福建長樂、福建晉江和廣東汕頭等產業集群地的企業家,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針織裝備、原料、織造、染整和配件等企業的代表,以及新聞媒體的嘉賓代表共520多人出席會議,會議當天同步直播共計超過5600人次線上觀看。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主任、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蔣高明主持。
江南大學副校長張影陸在致辭時表示,江南大學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目前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紡織學科的發展,大力引進高水平人才與團隊,作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國家專業改革試點,以及江蘇省品牌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紡織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卓越的學術水平,其中紡織工程專業在紡織類專業人才培養領域享有極高的聲譽,是中國紡織行業重要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基地。本次大會的召開對于推進針織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增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動力,推動針織行業轉型升級、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江南大學針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為會議承辦方之一,將全力為針織行業內領導、專家搭建起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橋梁和平臺,共同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無錫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張鵬飛在致辭中介紹到,無錫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始終位于全國同類城市前列。2022年,無錫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8%、連續十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3%;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分別提升至41.3%、50.4%;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位居全國第12位、較上年度提升1位。無錫市經濟發達,工業基礎良好,門類齊全,涵蓋物聯網、智能制造、生物醫藥、輕工紡織、電子信息、材料化工等。作為江蘇省的重要紡織城市,無錫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紡織資源,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無錫紡織業也面臨著加強品牌建設、產品創新與加強技術研發和環保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環保性能的挑戰。本次大會圍繞未來針織科技創新進行深入交流,對行業共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是推動我市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必將對我市紡織業的未來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上午時段交流會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青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光亭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作《科技創新助力我國紡織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報告。他從紡織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構建、科技助力高技術紡織品發展、“十四五”紡織科技發展方向3個方面對中國現代紡織工業的科技創新體系現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系統闡述。他指出,我國紡織產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中國紡織在全球的價值鏈地位不斷上升。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應從基本形態、七大重要行動、科技創新體系3個方面著手,從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行業關鍵技術實現突破、提升紡織材料功能化加工水平4個方面來持續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質量和水平。他介紹到,高技術紡織品在我國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超越傳統紡織、橫跨諸多領域的多元化高新科技產業,主要應用領域涵蓋了航空航天、國防軍工、衛生和生活、土工建筑、過濾分離、線繩(纜)帶、交通工具、安全防護、能源與結構材料紡織品等方面。他還從全球制造業發展趨勢,中國制造業競爭力評價,我國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成果、面臨的挑戰、紡織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紡織科技強國總目標、“十四五”紡織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幾個方面分析了“十四五”紡織科技的發展方向,并指出了未來我國紡織工業科技創新的關注點。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在報告中談到了紡織學科建設的底氣、士氣和勇氣。他表示,我國共有紡織本科類院校79所,高職類院校68所,院校分類及結構功能合理,專業設置齊全,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師資力量雄厚,基礎建設牢固,這是學科建設的底氣所在;行業在國家科技獎、行業科技獎以及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學術獎等各類獎項中成績亮眼,紡織創新成果豐碩,紡織技術在多領域綻放,行業學科建設銳氣十足;未來行業學科在智能紡織材料、智能制造裝備、可持續發展、融合數字經濟浪潮引領新消費等方面需要不斷探索,堅定信心,鼓足勇氣。他指出,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性任務,是推動地方經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紡織優勢學科的不斷建設、創新和發展,將有效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培養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紡織行業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在《針織行業經濟運行及展望》的報告中,分析了上半年行業運行情況并對下半年作了趨勢展望。通過相關數據分析,上半年我國規上企業服裝產量、針織服裝產量同比下降,但與今年一季度相比產銷降幅有所收窄,營收方面二季度表現明顯好于一季度,但仍處于恢復性增長階段;針織規上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但與今年一季度相比降幅收窄,盈利情況有所改善。針織行業出口方面,從出口市場、市場份額、細分品類以及出口省市4個方面呈現延續收縮態勢,其中,我國針織產品對東盟、美國、歐盟、日本等的出口額依舊保持收縮態勢,且降幅較一季度有擴大趨勢。同期,我國對中亞、中東、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出口漲勢明顯。從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變化情況與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變化情況分析來看,內銷市場呈持續回暖態勢。在對下半年的趨勢展望中,他總結了三點:一是把握政策導向,實現經濟回穩向好;二是深耕內循環,推動消費提質擴容;三是優化外循環,多元化市場穩訂單。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在《雙碳戰略下纖維新材料創新發展及應用》的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行業高質量發展要以創新驅動引領,鑄創新賽道,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新動能,打造產業鏈安全自主可控的發展新優勢。她從通用纖維體系的技術革新、結構與功能一體化,生物基、高新技術纖維體系的低碳、超高性能,以及前沿纖維體系的納米化、高性能化、多領域融合化等角度,梳理了纖維領域十大新興技術,并重點介紹了其中的新型聚酯催化劑,長效環保阻燃纖維,纖維界面處理劑,低碳、零碳、負碳纖維,纖維領域的區塊鏈技術。她表示,纖維領域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功能性、高性能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多領域融合化,要從核心原料、纖維多重結構設計、高品質生產、應用機理及標準制定等全過程提升我國纖維材料及制品研發實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覃小紅作《可用于針織產品的結構性功能紗線新型成形理論與技術》的報告,重點講述了微納米纖維跨尺度鑲嵌紡關鍵技術與階梯釋捻平衡紗制備技術。她表示,在全球功能性紡織材料市場規模超3500億美元的背景下,我國功能性紡織品占比仍然較低,結構性功能紡織品新型成形理論與技術亟待開發。微納米纖維跨尺度鑲嵌紡關鍵技術是在梳理工序將功能微納米纖維以物理方式鑲嵌于天然纖維,實現低摻比、高功效、高舒適功能紡織品的綠色短流程制備技術。該技術對纖維材料、紡紗形式普適性強,所制備的紗線性能優異,能夠用于抑菌、防蚊蟲、芳香、防螨、相變調溫、空氣集水、吸濕速干等多種功能性針織產品的開發。此外,她還介紹了階梯釋捻平衡紗制備技術及針織紗平衡產品的應用開發,該技術通過在紡紗過程中階梯釋放高捻產生的內應力,實現了同等強力下紗線的低捻蓬松柔軟效果。
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推廣工程師宋揚在《華峰千禧?可持續產品在服裝上應用》的報告中表示,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于1999年,擁有瑞安和重慶兩大生產基地,目前氨綸纖維產品產能達到32.5萬噸,生產規模位于國內第一、全球第二。他重點介紹了千禧?生物基氨綸和再生氨綸兩大類環保系列產品:千禧?生物基氨綸的原料部分來源于可再生生物質,可以有效減少產品的碳排放量,向消費者提供環??沙掷m的產品,該纖維的生物基含量超過30%;千禧?再生氨綸的回用料含量100%,與常規氨綸相比,碳排放量降低72%,不可再生化石能源消耗降低67%,凈水消耗量降低95%,可滿足內衣、泳衣、運動服、牛仔褲、衛材等多個領域的應用需求。此外,他還介紹了高彈性、高均一、耐高溫的高性能氨綸產品以及超耐氯、抗菌、酸性可染、黑色氨綸等千禧?功能性氨綸系列產品。
下午時段上半場交流會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洪蓮主持。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許長海作《棉織物染整技術創新》的報告,他指出了棉織物前處理的高能耗、高水耗、低效率等瓶頸問題,并介紹了棉織物活化漂白創新技術,該技術設計并制備了陽離子型漂白活化劑,通過構建活化漂白體系,實現了棉織物節能減排前處理,與常規工藝相比,棉織物白度值及吸濕性相當,染色性能沒有顯著差異,織物的強度性能優異。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主任石建高在《深遠海養殖裝備及網類織物防污技術開發》的報告中,介紹了我國深遠海養殖網箱裝備技術、大型養殖圍欄設施裝備技術以及養殖裝備設施用網類織物防污技術的研究進展。他指出,高性能漁具新材料提高了惡劣海況下養殖網衣系統的安全性,在深遠海養殖業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防污功能漁具新材料將為防污網具的開發提供支撐,結合其他防污技術,可逐步解決養殖網衣防污技術難題。
香港理工大學未來智慧穿戴中心主任壽大華在《具有水分管理功能智能織物開發》的報告中,以案例形式分享了水分管理織物的研發情況,主要包括類皮膚排汗仿生織物、熱濕一體化管理織物、仿生電控排汗智能織物、全親水單向導水織物、可調溫水分管理織物、水分流動速度可調織物模型等的研發背景、設計原理以及實驗效果等。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啟東作了主題為《淺談針織產品的開發思路與方法》的報告,從更高、更快、更遠3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上海嘉麟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開發思路。他表示,嘉麟杰與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聯合成立了NICE-嘉麟杰聯合創新中心,通過“眾籌科研”項目,產學研合作與人才培養,建立意大利研發中心實現產品研發的“更高”;“更快”體現在研發進入一線,直接接觸客戶,疫情快速轉產,隔離服全球供應;從羊毛針織產品持續開發、再生循環產品開發、可降解產品開發、碳足跡等方面實現了產品開發的“更遠”。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晨華以《守正創新,以品牌引領高質量發展》為題,分享了波司登數字化轉型概況、實踐案例以及啟示與展望,他指出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必修課”,是“一把手”工程,數字驅動品牌服裝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協同。通過數字驅動設計、優質柔性快反、智慧協同供應、全域零售布局、精準會員經營,積極踐行品牌數字化變革下最大程度實現客戶價值這一本質與核心。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副院長王先鋒在《智能熱濕管理紡織品開發》的報告中強調,開發智能熱濕管理紡織品是減少空調用電能耗的重要途經,他重點介紹了幾項智能熱濕管理紡織品的研究案例,包括針對戶外下雨場景開發的防水透濕紡織品,針對運動健身開發的單項導濕紡織品,針對日光照射開發的速干降溫針織物以及針對環境切換開發的智能響應針織物等。
下午時段下半場交流會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曠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工程師吳雙全主持。
卡爾邁耶(中國)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Michael Sedlag、常州市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建強、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祁倩、五洋紡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奕巍、浙江傳化化學品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山林、江陰市恒亮紡織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秦剛、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馬丕波分別以《針織技術的聯合創新》《國產多軸向經編裝備技術發展與探索》《氨綸供需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智能制造-展望未來》《高性能針織油的開發與應用》《從針織牛仔到針織藍海的探索》《生物醫用紡織材料開發與應用》等為題,分享了在各自領域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