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閉幕。今年的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工業大學校長夏長亮提出建議“關于加大對紡織行業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引導與支持”??萍紕撔聼o疑在中國紡織工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技術已成為重塑產業結構的關鍵力量。以智能、綠色、融合、泛在為特征,技術創新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紡織產業的發展方式與產業邊界。今年紡織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也分別就科技創新、產學研等話題帶來了自己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提出“關于加強高??蒲袡C構與民營企業合作,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邵陽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總設計師吳繼發提出“關于促進高等院??萍汲晒D化的建議”。近日,本刊記者圍繞這兩項建議對其二人進行了專訪。
《中國紡織》:高校長,您好!據悉您這次參加兩會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強高??蒲袡C構與民營企業合作,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為何您的建議將目光落在了“民營經濟”?
高嶺:民營經濟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對我國現有國有經濟非常有效的補充、拓展和豐富,對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我們也感受到民營經濟總體創新能力不夠,可持續發展能力偏弱。
《中國紡織》:您認為當前,民營經濟和高??蒲斜舜酥g,相互之間存在哪些問題?
高嶺:第一,民營企業的核心技術,管理水平,人才隊伍建設有待提高。
第二,高校應用型研究能力有待加強。我國高校應用型研究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往往表現為理論研究多,應用型研究少,特別是能真正走向產業一線的成熟的成果更少一些。一方面,高校長期形成的重視論文成果、相對不重視市場需求還不能一下就從根本上扭轉,使得很多科研成果多以論文等形式呈現,不利于轉變為現實的支持產業行業發展的先進生產力,由此也導致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夠明顯。另一方面應用研究經費投入不足,應用型研究舉步維艱。同時現有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專利的有效性及轉化能力等也存在一些問題;高校很多專利具有極高的轉化價值,但整體表現缺乏創新性和應用性,因而專利轉化率低,經濟效益差。
最后一個就是,高校及科研機構與民營企業缺乏深度融合的利益基礎與合作氛圍。政府牽頭促成高校及科研院所與企業臨時搭建技術創新聯盟等合作平臺,然而,由于相互間并未形成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合作平臺及聯合組織往往陷入聯而不盟、盟而不聯的狀態,導致科技與產業分離,成果與實誠脫節,無法快速方便地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中國紡織》:對此,您具體形成了哪些可以落地的建議?
高嶺:一是要提高民營企業整體創新能力。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作價入股、兼并、收購等方式,積極參與中小企業的改革實踐,用高新技術增量盤活資產存量。多方引進人才,根據市場需求聚集各種創新要素,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力。政府對企業的各類資源配置、考核評價中要把人才及科技成果產出作為一項很重要的指標予以考核重視
二是強化高校及科研院所對接國家戰略及產業發展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的能力意識。建議出臺具體政策及專項支持高校探索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才資源的集聚開發,切實豐富人才智力集聚載體;進一步強化引導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國家戰略、社會發展的有效對接,提升高校人才供給與科研產出與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用政策和機制引導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高校把科研成果植入企業,在合作中實現產業化,建立以市場需求為主體的科研領域投入體制。引入競爭機制,將“相馬”機制轉化成“賽馬”機制。嘗試建立地方高校發展綜合考評體系,設立普通高校民營企業發展獎勵基金。
三是構建完善的高??萍汲晒D化與民營企業有效對接的機制體制。高校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創新知識的中堅力量和主力軍,建議政府引導、監督、鼓勵各類科技型民營企業與高等院校建立起基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的常態化雙邊或多邊技術合作、協作機制體制,切實使相互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并互利互惠。建立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需求庫,由企業出全資或部分出資,共同命題,研究人員必須承擔一定數量的有關企業發展需求項目,并在職稱評定、項目申請方面聽取和采納民營企業家的意見。真正形成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高??蒲性核鶇f同合作的國家技術創新體系,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
四是加快建立綜合性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通過政府政策引導等方式,重點培育一批高層次科技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系統性和一體化的支持服務。
《中國紡織》:據了解,您這次提案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關于促進高等院??萍汲晒D化的,這一提案背后有哪些現實意義和價值?
吳繼發:一直以來,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非常重視,制訂了專門的法律使轉化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目前遵循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5修訂)。此外,2019年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教育部科技部關于加強高等學??萍汲晒D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但現實中,目前高??蒲谐晒D化率依然還很低,轉化參與的主體政府、高校、企業、中介、社會組織沒有很好地融合,嚴重制約了我國產學研合作的高質發展。
《中國紡織》:您能具體介紹下目前影響高等院??萍汲晒D化的主要障礙和制約“瓶頸”有哪些嗎?
吳繼發:當前,影響和阻礙高等院??萍汲晒D化工作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是科技成果質量有待提高,轉化率須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科研成果與社會生產脫節,沒有有益發揮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目前,國外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為60~70%,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遠低于30%。
二是高校和企業科技成果認識有偏差。高校著重于純研發,用于評職稱和評獎,對科技成果見效的時間和效益考慮較少;而企業太注重產值和效益,缺乏長遠規劃,致使國家有些重大項目成效不是很理想。此外,高效與央企合作溝通較少,反而與民營企業合作較多,這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三是科研成果風險及資金問題。目前,很多企業不愿意不愿意承擔科研風險,急功近利,使得高??蒲须y以推進。特別是有轉化項目時,找不到依托單位,研究者要自籌資金,這就增加了轉化的難度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的速度。
四是科研成果轉化亟需政府扶持??蒲谐晒D化有時需較長的過程,但有時由于各政府部門政策不統一,導致有些項目進展困難。
《中國紡織》:針對以上情況,您帶來了哪些建議?
吳繼發:一是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科研成果要符合社會需求、市場要求,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首先,國家應建立有創新需求的服務平臺,收集科技創新需求服務平臺信息,以便有針對性的立項。其次,科研單位的研發人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研究課題,要注重科技成果的應用型的技術開發。同時,對具有很大社會價值的科研成果,國家要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特別是對經濟社的發展做出貢獻的,要與職稱評定和收入掛鉤。
二是企業與高校以及科研單位合作需更加緊密。高校以及科研單位與企業之間要建立長久、緊密的合作機制,發揮各自優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率。企業工作人員與科研單位工作人員應進行更多的互動,通過產學研合作平臺達到精準對接,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攻克技術瓶頸,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升級。
三是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首先國家各個部門機構制定的政策要統一,不要互相矛盾,并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其次,國家要允許部分科研成果的轉化失敗,客觀看待失敗,不能過于追責。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對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