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在南京舉行。會議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為主題,表彰獎勵科技進步獲獎單位和科技工作者。大師名家云集,科技精英薈萃,我省科技界的這次盛會規??涨?,參會人員達到1500多人,這是江蘇歷史上的第一次。
驕陽似火,但會場內各路精英投身科技創新的熱度遠勝于室外36℃的高溫。
共襄盛會,規??涨傲Χ瓤涨?/strong>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大會講話中表示,“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江蘇科技創新的責任與使命?!?
“這是近年來規模最高的科技獎勵大會,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作為研發型的制藥企業,我們參與到其中,感到非常振奮,很受鼓舞!”走出會場,先聲藥業黨委書記楊孝華難掩激動之情。
蘇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路建美說,“此次大會的召開,省四套班子全部出席會議,充分體現了對科技創新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力度。婁書記在講話中對科技創新工作在人才培養引進、科研體制改革、科研保障等政策層面進行了全方位布局,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出臺的4個文件,也充分顯示了江蘇在未來科技創新工作方面扎扎實實的推進力度,將進一步激發全省科技人員努力奮發進取、開拓創新?!?
“這個會議我們等了很久了!”這是蘇州市科技局局長張東馳、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聲。張東馳表示,科技創新的重擔并不是只壓在科技局身上,而各方反復醞釀之后出臺的政策含金量也不一樣。“在科技系統微信群里,大家不停地分享感受,廣大科技工作者都很激動,我們蘇州的落實方案今天晚上就可以做好!”
雙星閃耀,讓榜樣的力量引領創新
江蘇大劇院氣勢恢宏的大廳里,從2010年的王明庥院士開始,齊康院士、黎介壽院士、徐芑南院士、王澤山院士……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歷屆得主的展板吸引了無數眼球,與會代表紛紛駐足觀看,合影留念。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從婁勤儉書記手中接過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江蘇獲獎項目配套獎勵證書,感慨地說:“這體現了江蘇對科技事業和科技人員的高度重視,我深感振奮,備受鼓舞。我深深懂得,我能夠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這些配套獎勵,得益于黨和政府對科技事業和科技人員的關心和支持,更得益于江蘇在系統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中,給我們科研人員搭建的大平臺、創造的好環境、提供的有力保障,這些讓我們能夠潛心于科研?!?
王澤山說,“奔著永當領跑者的目標,為科技創新、科技興軍做出我們的貢獻,為加快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江蘇發揮更大作用?!?
“非常榮幸,我公司牽頭完成的‘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作為第一完成人,今天省領導親自頒發配套獎,我深感榮耀,這是對我們的肯定,更是對我們再創佳績的期許和鞭策!”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國良激動地說。
張國良細數幾點感受:“首先,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推動力。其次,企業發展要與國家發展戰略結合。第三,我們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自主創新,為我國碳纖維趕超國際領先水平而不懈努力,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多方熱議,創新是發展的唯一選擇
會場之外,江蘇省企業技術創新獎獲獎企業的展示也吸引了不少與會代表。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展板面前,公司副總裁馮志強自豪地告訴記者,天合光能從1997年成立到兩年前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光伏企業,永遠放在第一位的戰略就是創新,天合光能申報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到現在創造了18次太陽能電池效率和組件功率的世界紀錄。假以時日,中國的光伏從設備、技術再到產業化成本,都將是全球領先。
省委書記婁勤儉講到,在技術有優勢的領域,應圍繞創新鏈加快培育產業鏈,并舉例說,“要積極推廣‘企業研發機構+孵化器’的先聲藥業‘百家匯’模式,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優勢技術成果落地轉化?!睏钚⑷A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張國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攻克碳纖維核心技術雖然花了巨大的代價,但回過頭來看,唯有創新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方法。”張國良并沒有停留在功勞簿上,“無水染色”技術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專家表示,“還能再得一個一等獎!”
正視短板,增強推動創新的緊迫感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肯定成績、堅定信心的同時,也指出了江蘇科技創新存在的諸多短板。對此,馮志強深有感觸,“婁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江蘇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不足等短板;吳省長也說,江蘇目前沒有華為騰訊阿里這樣的世界頂級的大公司,比如說光伏行業,天合光能在世界領先,但光伏不是芯片這樣的戰略層面的核心技術。從這個意義上講,省領導的講話,我覺得非常到位、非常準確?!?
“婁書記的講話抓問題抓得特別準,以蘇州的經濟地位,這個補短板的工作,我們應該有義務多承擔一些?!睆垨|馳表示,“婁書記指出的科技資源統籌話題對于蘇州特別有針對性?!碧K州長期以來就是分成十個板塊,招商引資,互相競爭,但到了拼科技創新的時候,這種分散的競爭會分散精力也會削弱一些優勢,因為創新資源非常有限,如果各個板塊各行其是,就只能打打太倉牌、吳江牌,而不能集中地打蘇州創新品牌。創新資源是這個社會最緊缺的東西,如果還是按照招商模式去競爭,就不能聚氣,怎么去搭這個平臺?我們要多學學兄弟城市比如南京的經驗,把一家人的力量協同起來。
“名利雙收”,人才激勵的不二法門
對于婁書記講話中提到的“激勵導向上,要推廣股權激勵機制和項目經理制,鼓勵研發機構團隊控股、個人持股,實行有吸引力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獎勵榮譽制度,讓人才‘名利雙收’。”楊孝華感悟頗深,先聲藥業目前有兩種方式激勵科研人員創新,一種是鼓勵科研人員用自己的專利創業,公司參股成為股東;一種是科研人員不離開公司,但可以投資公司的項目,將項目股份化。
“科教資源先天不足的蘇州在引才方面必須拼質量,要從機制方面做文章,不能迷信人才的‘帽子’,不能非諾獎得主、非院士不要?!睆垨|馳特別提到,蘇州引進的團隊不要求太“高大上”,而是要看能不能服務產業,能不能孕育企業。他特別注意到婁書記在講話中說到的“短板”:有了高層次團隊,但是機制沒理順,跟產業結合不夠緊密,轉化效率不夠……“所以我們引進人才要靠股權激勵,單位跟個人的利益有矛盾時,能不能傾向讓團隊更多得利?”
馮志強以親身經歷告訴記者,對于企業,近年來政府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研發主要是靠我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發團隊,上級單位是科技部,本身它是一個創新驅動,一般以前國家重點實驗室都設在大專院校的。去申報國家的863項目,去申請工信部、發改委的項目就會有優勢,這就是最大的支持。還有人才項目政府也給了很大支持,企業的管理人員有很多晉升層次,研發人員到了高工就到頭了,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的評比,對于激勵企業的年輕科學家們很有幫助,也有利于企業留住人才。